儒字意思拼音读音、组词解释及笔画数,念什么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基本解释
- 说文解字
- 方言
名词
(1)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2)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儒,术士之称。——《说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论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礼·太宰》
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礼记·儒行》
(3) 又如:儒师;儒仙
(4) 孔子学说(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 。如:儒者(研究儒家学术的人);儒林(信奉儒家的大众或集团);儒教徒(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儒化(儒家的教化);儒风(儒家承传下来的风范); 儒门(犹儒家); 儒相(博通儒学的宰相);儒玄(儒学与玄学);儒史(儒学和史学)
(5) 儒生。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门徒、学生; 孔子学说的信徒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6) 又如:儒效(儒者的效用,儒学的功效);儒素(儒者的素行);儒侠(儒生和游侠); 儒素(儒者的素质,谓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 儒吏(儒生出身的吏员); 儒先(儒生); 儒效(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 儒流(儒士之辈)
(7) 旧时对学者或读书人的称呼
是儒墨之分也。——《荀子·礼论》
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8) 又如:儒馆(文臣的居处);儒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头巾);儒户(读书人的户籍);儒冠(古代儒生带的帽子);儒俊(才智出众的儒士);儒修(才能出众的儒士);儒服(儒衣,古代儒者的服饰);儒官(古代掌管学务的官员或官学教师)
形容词
(1) 通“懦”。懦弱
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荀子·脩身》
(2) 又如:儒柔,儒弱(柔弱,文弱);儒缓(柔弱,宽柔);儒懦(柔弱,不刚强)
(3) 愚昧无知的
儒,愚也。——《广雅》
(4) 通“濡”。缓慢
儒,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取与之必因于时也。——《管子》
(5) 又如:儒厚(温文厚重);儒输(迂缓迟钝)
儒【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𠀤音襦。學者之稱。《揚子·法言》通天地人曰儒。《周禮·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
又侏儒,短人也。
又侏儒,柱名,與株檽同。《韓愈·進學解》欂櫨侏儒。
又與偄同。《隸釋魯峻孟郁𥓓》儒作偄。
(1)(名)春秋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术|~生。
(2)(名)旧时指读书人:~医|老~。
儒字组词
宿儒 鸿儒 儒雅 腐儒 犬儒 儒艮 儒学 儒教 儒家 儒医 儒将 儒生 大儒 儒术儒为谜底的谜语
清零后而从头来 (打一字) 一人冒雨而来 (打字一)儒字组词造句
焚书坑儒造句 九儒十丐造句 舌战群儒造句 儒艮造句 大儒造句 温文儒雅造句 鸿儒造句 儒者造句 儒雅造句 儒家造句 硕学通儒造句 儒林造句 儒术造句 儒商造句 鸿儒硕学造句 名儒造句 儒生造句 一介儒生造句 儒学造句 谈笑有鸿儒造句 犬儒造句 宏儒造句 儒略历造句 儒林外史造句儒字成语
焚书坑儒 舌战群儒 九儒十丐 温文儒雅 焚典坑儒 儒雅风流 章句小儒 鸿儒硕学 老师宿儒 风流儒雅 燔书坑儒 白面儒冠 宏儒硕学 白面儒生 燔书阬儒 侏儒观戏 燕颔儒生 硕学通儒 宿学旧儒 通儒达士 通儒硕学 耆儒硕德 通儒达识 喔咿儒儿儒的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陆丰腔] ji3 [海陆丰腔] ri2 [宝安腔] ji2
说文解字
儒【卷八】【人部】
柔也。術士之偁。从人需聲。人朱切
说文解字注
(儒)柔也。以㬪韵爲訓。鄭目錄云。儒行者、以其記有道德所行。儒之言優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玉藻注曰。舒儒者、所畏在前也。術士之偁。術、邑中也。因以爲道之偁。周禮。儒以道得民。注曰。儒有六藝以教民者。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四曰聯師儒。注云。師儒、鄉里教以道藝者。按六藝者、禮樂射御書數也。周禮謂六德六行六藝曰德行道藝。自眞儒不見。而以儒相詬病矣。从人。需聲。人朱切。古音在四部。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陆丰腔] ji3 [海陆丰腔] ri2 [宝安腔] j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