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字意思拼音读音、组词解释及笔画数,念什么

读音:wǔ
拼音:Wu
繁简转换:午
五笔:TFJ
五行:火
部外笔画:2
吉凶:吉
仓颉:OJ
郑码:MAED
四角:80400
电码:0582
区位:4671
姓名学:常用字,多用男性
常用分类:常用字,多用男性
异体字:𨾟,
注音:ㄨˇ
部首:丿
笔画数:4
结构:独体
统一码:5348
笔顺编号:3112
【午】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wǔ)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基本解释
  • 说文解字
  • 方言
午字笔顺:
笔顺读写:撇、横、横、竖
英语翻译:noon; 7th terrestrial branch

名词

(1) (象形。本义:御马索)

(2) 同本义

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3) 地支的第七位

(4)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尔雅》

(5) 用以纪月。即农历五月

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说文》

(6) 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谪。——《左传》

(7) 用以纪时,即十一时至十三时;正午,白天十二时

午战于彼。——《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时已过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8) 又如:午枕(午睡);午牌(午时);午晌(晌午);午炮(正午的号炮);午火(正午烈日);午天(中午);午斋(中午的斋食);午暑(中午的暑气);午漏(午时滴漏);午际(午初);午上(中午前);午潮(正午的潮水);午茶(午饭后的茶水)

(9) 十二肖属马,因亦为马的代称 。如:午日三公(马)

(10) 干支逢五日午。亦特指五月初五 。如:端午;重午;午月(五月);午节(端五节)

(11) 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午为正南,因以为南方的代称 。如:午上(南方的上空)

形容词

(1) 纵横相交

度尺而午。——《仪礼》。郑玄注:“一纵一横曰午。”

(2) 又如:午午(交错杂沓的样子);午道(纵横交贯的要道);午贯(十字形交叉贯穿);午割(交叉切割)

动词

(1) 通“仵”。违反

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礼记·哀公问》

朝臣舛午。——《汉书·刘向传》

(2) 通“迕”。抵触,相遇

视可午其军、取其将…若是则为利者不攻也。——《荀子·富国》

午【子集下】【十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疑古切,音五。《說文》牾也。五月隂氣午逆陽,冒地而出也。《徐曰》五月陽極隂生。仵者,正衝之也。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淮南子·時則訓》斗五月指午。

《廣韻》交也。《韻會》一縱一橫曰旁午,猶言交橫也。《儀禮·特牲饋食》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註》縱橫割也。《禮·內則》男角女羈。《註》午達曰羈。《疏》度尺而午,令女剪髮,留其頂上,縱橫各一,相通達也。《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註》旁午,分布也。

舛午,違背也。見《前漢·劉向傳》。

《前漢·劉向傳》水旱飢蝝,蠭午𠀤起。《註》猶雜沓也。

《段成式詩》良人爲漬木瓜水,遮却紅腮交午痕。

《韻會》馬屬午。晉姓司馬,因攺司馬官爲典午。

(1)(名)地支的第七位。参看〔干支〕。

(2)(名)白天十二点:~时|正~。



午字组词

中午 正午 午时 午睡 上午 午间 午觉 下午 傍午 午休 亭午 过午 午夜 午餐

午为谜底的谜语

一只牛,没有头,天天来,天天走,要想见它也容易,等到十二点左右。(打一字) 不见牛头马面(打一字谜) 老许不言老(打一字谜) 竹西后社(打一字谜) 正在气头上(打一字谜) 一出头就长角 (打字一) 丑不露头 (打一字) 毕业留下伴先生此谜丢丑 (猜少笔字)

午字组词造句

甲午战争造句 子午线造句 上午造句 过午不食造句 晌午造句 旁午造句 下午好造句 中午造句 壬午造句 正午造句 子午造句 傍午造句 午后造句 午餐造句 午炮造句 午夜造句 午觉造句 午膳造句 免费的午餐造句 午睡造句 亭午造句 午时造句 下午茶造句 午刻造句

午字成语

祁奚举午 旁午走急 旁午构扇

午的方言集汇

◎ 粤语:ng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台湾四县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海陆丰腔] ng3
◎ 潮州话:ngou2

说文解字

午【卷十四】【午部】

啎也。五月,陰气午逆陽。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凡午之屬皆从午。疑古切

说文解字注

(午)啎也。啎者、屰也。五月侌气啎屰昜。冒地而出也。啎屰各本作午逆。今正。律書曰。午者、陰陽交。故曰午。律曆志曰。咢布於午。天文訓曰。午、仵也。陰氣從下上。與陽相仵逆也。廣雅釋言。午、仵也。按仵卽啎字。四月純陽。五月一陰屰陽。冒地而出。故製字以象其形。古者横直交互謂之午。義之引申也。儀禮度而午。注云。一縱一横曰午。象形。各本無此二字。今補。此與矢同意。矢之首與午相似。皆象貫之而出也。疑古切。五部。凡午之屬皆从午。

◎ 粤语:ng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台湾四县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海陆丰腔] ng3
◎ 潮州话:ngou2

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