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字意思拼音读音、组词解释及笔画数,念什么

读音:xí
拼音:Xi
繁简转换:檄
五笔:SRYT
五行:木
部外笔画:13
仓颉:DHSK
郑码:FNSM
四角:48940
电码:2907
区位:4713
异体字:𣜥,
注音:ㄒㄧˊ
部首:木
笔画数:17
结构:左中右
统一码:6A84
笔顺编号:12343251141533134
【檄】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xí)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基本解释
  • 说文解字
  • 方言
檄字笔顺:
笔顺读写:横、竖、撇、点、撇、竖、横折、横、横、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撇、捺
英语翻译:call arms; urgency

名词

(1) (形声。本义:檄文)

(2) 同本义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4) 泛指信函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动词

(1)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顾终不成。——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2) 又如:檄调(行檄调动);檄委(用檄文晓谕、托咐)

檄【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正韻》𠛬狄切,𠀤音薂。《說文》下尺書也。《顏師古曰》檄者,以木𥳑爲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前漢·申屠嘉傳》爲檄召通。

有急,則加以雞羽揷之,示速疾也。《史記·漢高紀》以羽檄徵天下兵。

《韻會》陳彼之惡,說此之德,曉諭百姓之書也。

曰:檄,皎也,明言此使令皎然而識也。漢《司馬相如·諭巴蜀檄》、魏《陳琳·討曹操檄》皆是。

《逸雅》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書文也。

長檄,印封長牒也。《後漢·安帝紀》民窮困道路,欲歸本郡,在所爲封長檄。

檄櫂直上。《爾雅·釋木》無枝爲檄。

檄糴,疾貌。《嵆康·琴賦》懰檄糴以奔邀。

《唐韻》胡敎切,音效。《郭璞·蜜蜂賦》誅戮峻于鈇鉞,招徵速乎羽檄。集不謀而同期,動不安而齊約。

(1)(名)檄文。

(2)(动)〈书〉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檄字组词

檄文 檄书 传檄 被檄 飞檄 谕檄 策檄 檄定 鱼檄 檄移 巡檄 笺檄 长檄 露檄

檄为谜底的谜语

一树梨花参差放(打一字谜) 东方放白(打一字谜) 千树万树梨花开(打一字谜) 执黑对弈袁子才(打一字谜)

檄字组词造句

檄文造句 传檄而定造句 羽檄造句 传檄造句 檄书造句 飞檄造句 羽檄交驰造句

檄字成语

传檄而定 飞书走檄 羽檄交驰 千里移檄 檄愈头风 捧檄色喜 羽檄飞驰 传檄可定

檄的方言集汇

◎ 粤语:hat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t7 [陆丰腔] git7 [梅县腔] git7 [宝安腔] hit7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had5 [海陆丰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说文解字

檄【卷六】【木部】

二尺書。从木敫聲。胡狄切

说文解字注

(檄)尺二書。各本作二尺書。小徐繫傳已佚。見韵會者作尺二書。葢古本也。李賢注光武紀曰。說文以木𥳑爲書。長尺二寸。謂之檄。以徵召也。與前書高紀注同。此葢出演說文。故語加詳。云尺二寸與鍇本合。但漢人多言尺一。未知其分別之詳。後漢書、水經注皆曰。李雲上書云。孔子言帝者、諦也。今尺一拜用。不經御省。是帝欲不諦乎。又後漢書儒林傳云。詔曰。乞楊生師。卽尺一出𦫵。文𨕖注引蕭子良古今篆𣜩文體曰。鶴頭書、偃波書俱詔板所用。在漢時則謂之尺一𥳑。獨𣃔曰。策書長二尺。以命諸侯王三公。三公以罪免。亦賜策。以尺一木。從木。敫聲。胡狄切。古音在二部。

◎ 粤语:hat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t7 [陆丰腔] git7 [梅县腔] git7 [宝安腔] hit7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had5 [海陆丰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