燖字意思拼音读音、组词解释及笔画数,念什么

读音:xún
拼音:Xun
繁简转换:燖
五笔:OVAF
部外笔画:12
仓颉:FSMI
郑码:UOJD
四角:97846
电码:3593
异体字:燂,燅,爓,𤍙,𤎢,𤏝,𤑩,𤑶,𥪷,𦢨,
注音:ㄒㄩㄣˊ
部首:火
笔画数:16
结构:左右
统一码:71D6
【燖】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xún)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基本解释
  • 说文解字
  • 方言
燖字笔顺:
笔顺读写:点、撇、撇、点、横折、横、横、横、竖、提、竖、横折、横、横、竖钩、点

动词

(1) 把已宰杀的猪或鸡等用热水烫后去掉毛

扬汤燖毛,毛须弥聚。——晁补之《猪齿臼化佛赞》

(2) 又如:燖毛;燖鸡

(3) 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汤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

祭礼有腥、燖、熟三献。——宋· 沈括《梦溪笔谈》

燖【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心切,音尋。《玉篇》本作燂。詳燂字註。

《集韻》或作燅。《儀禮·有司徹》乃燅尸俎。《註》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燖。春秋傳曰:若可燖也,亦可寒也。◎按左傳哀十二年,今本作若可尋也。

《集韻》慈鹽切《韻會》昨鹽切,𠀤音潛。《玉篇》本作燂。《集韻》沈肉於湯也。或作爓煔。《儀禮·聘禮註》膚豕肉也。惟燖者有膚。《釋文》燖,劉音尋。一本作爓,音潛。

《廣韻》徐鹽切《集韻》徐廉切,𠀤音閻。《廣韻》本作燅。詳燅字註。

1.用火烧熟。

2.古代祭祀用的煮得半熟的肉:“祭礼有腥、~、熟三献。”

3.方言,用开水烫后去毛:扬汤~毛。鸭毛不~不净。


说文解字

燂【卷十】【火部】

火熱也。从火覃聲。火甘切。又,徐鹽切

说文解字注

(燂)火熱也。廣雅。燂、煗也。攷工記弓人。撟角、欲?於火而無燂。注云。燂、炙爛也。故書燂或作朕。从火。覃聲。大甘切。又徐鹽切。七部。

◎ 粤语:cam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m2 [客英字典] cim2 ciam2 [海陆丰腔] cim2 [梅县腔] cim2

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