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字意思拼音读音、组词解释及笔画数,念什么

读音:zī
拼音:Zi
繁简转换:緇
五笔:XVLG
五行:火
部外笔画:8
仓颉:VMVVW
郑码:ZZKI
四角:22163
电码:4867
区位:7127
异体字:緇,䊷,𥾒,𦁃,𦃠,𦄛,
注音:ㄗ
部首:纟
笔画数:11
结构:左右
统一码:7F01
笔顺编号:55155525121
【缁】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zī)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基本解释
  • 说文解字
  • 方言
缁字笔顺:
笔顺读写:撇折、撇折、提、撇点、撇点、撇点、竖、横折、横、竖、横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甾()声。糸,细丝,可以染上各种颜色。本义:帛黑色) 同本义

缁,帛黑色也。——《说文》

缁衣之宜兮。——《诗·郑风·缁衣》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韩非子·说林下》

素衣虽成缁,不为京路尘。——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

(2) 又如:缁布(黑色的布帛);缁衣(本为古代用黑色的布帛做的朝服,后借以泛称黑色衣服;僧尼所穿青黑色的衣服);缁林(僧人聚集之处。缁,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

名词

(1) 僧侣

游食缁黄,往来寄宿。——《聊斋志异》

(2) 又如:缁锡(僧人);缁子(和尚);缁林(僧界,僧众);缁徒(僧侣)

(3) 黑色僧服。亦指僧侣或作僧侣

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儒林外史》

(4) 又如:缁服(僧服);缁衲(僧衣。借指僧侣);缁锡(僧衣锡杖。僧人所用)

緇【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側持切《集韻》莊持切,𠀤音菑。《說文》帛黑色。《博雅》緇謂之皁。《釋名》緇,滓也。泥緇黑色者曰滓,此色然也。《詩·鄭風》緇衣之宜兮。《傳》緇,黑色。《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七入爲緇。《註》緅又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

《正韻》旨而切,音枝。義同。

《集韻》側几切,音𣐈。《韻會》壯仕切,音滓。《前漢·班固敘傳》涅而不緇。《註》師古曰:合韻音上聲。

《集韻》側吏切,音胾義同。

(形)〈书〉黑色:~衣。



缁字组词

缁衣 纺缁 脱缁 缁褐 缁服 缁帷 缁辟 缁撮 缁人 缁衲 缁带 缁尘 缁徒 缁涅

缁为谜底的谜语

一水护田将绿绕(打一字谜) 曲水西畴绿半边(打一字谜)

缁字组词造句

涅而不缁造句 缁衣造句 削发披缁造句 不磷不缁造句

缁字成语

涅而不缁 不磷不缁 剪发披缁 一尘不缁 披缁削发 削发披缁 素衣化缁

缁的方言集汇

◎ 粤语:zi1

说文解字

緇【卷十三】【糸部】

帛黑色。从糸甾聲。側持切

说文解字注

(緇)帛黑色也。黑者、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考工記。三入爲纁。五入爲緅。七入爲緇。鄭注曰。玄色者、在緅緇之閒。其六入者與。从糸。甾聲。側持切。一部。按玉藻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注。純當爲緇。古文緇字、或作糸旁才。又周禮媒氏純帛注。純實緇字也。古緇以才爲聲。祭統王后蠶於北郊以供純服注。純以見繒色。論語今也純。鄭讀爲緇。鄭意今之䊷字、俗譌爲純耳。然則許書當爲䊷篆。解云古文緇。从糸、才聲。而缺者、豈從今書不從故書之例與。

◎ 粤语:zi1

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