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字意思拼音读音、组词解释及笔画数,念什么

读音:hù
拼音:Hu
繁简转换:笏
五笔:TQRR
五行:木
部外笔画:4
吉凶:吉
仓颉:HPHH
郑码:MROD
四角:88227
电码:4561
区位:8343
姓名学:多用男性
常用分类:多用男性
异体字:𡇉,
注音:ㄏㄨˋ
部首:竹
笔画数:10
结构:上下
统一码:7B0F
笔顺编号:3143143533
【笏】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hù)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基本解释
  • 说文解字
  • 方言
笏字笔顺:
笔顺读写:撇、横、点、撇、横、点、撇、横折钩、撇、撇

名词

(1) (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2) 手板

(3)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文》

荐笏言于卿士。——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曳笏却立。

持一象笏互。——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笏击(用笏板扑击);笏囊(盛笏板的袋子);笏帛(盛笏的袋);笏板(即笏,手板)

(5) 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

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红楼梦》

(6) 金银的计算单位。铸金银成笏形,一枚为一笏

众情危惧,共请主人,愿以白金十笏赎之。——五代·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

(7) 指成锭的东西

禧乃检箧中,得笔二管、墨一笏赠之。—— 清· 温睿临《南疆逸史》

笏【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骨切,音忽。公及士所搢也。《禮·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左傳·桓二年》袞冕黻珽。《註》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晉書·輿服志》古者貴賤皆執笏,有事則搢之于腰帶。《釋名》笏,忽也,備忽忘也。《廣韻》笏,一名手版,品官所執。《輿服雜事》五代以來,惟八座尚書執笏,以筆綴手版頭,紫囊裹之。其餘王公、卿、士但執手版,主于敬。不執筆,示非記事官也。《正字通》明制,笏,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以粉飾之。

《韻會》通作曶。《史記·夏本紀註》鄭康成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

《集韻》武粉切,音刎。笢笏,手循笛孔貌。《馬融·長笛賦》笢笏抑隱,行入諸變。

《集韻》文拂切,音勿。笢笏,繁密貌。

(名)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笏字组词

玉笏 万笏 笢笏 袍笏 笏带 执笏 簪笏 冕笏 还笏 朝笏 拄笏 投笏 笏床 遗笏

笏为谜底的谜语

勿生两个(打一字谜)

笏字组词造句

垂绅正笏造句 象笏造句

笏字成语

袍笏登场 拄笏看山 拄笏西山 一门百笏 秉笏披袍 垂绅正笏 满床叠笏 朱衣象笏

笏的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 客家话:[陆丰腔] wut7 [客英字典] fut7 v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w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海陆丰腔] fut7 wut7 [梅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

◎ 粤语:fat1
◎ 客家话:[陆丰腔] wut7 [客英字典] fut7 v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w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海陆丰腔] fut7 wut7 [梅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