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字意思拼音读音、组词解释及笔画数,念什么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基本解释
- 说文解字
- 方言
chā---chá---chǎ---chà
动词
(1) (指事。小篆为“又”(即手)上加一点,指出叉手的动向。本义:交错,交叉)
(2) 手指相交错。也泛指一般的交错、交叉
叉,手指相错也。——《说文》。段注:“谓手指与物相错也。凡布指错物间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头皆曰叉。”
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全唐诗话》
(3) 又如:叉手
(4) 刺;扎取 。如:叉了一槽干草;叉鱼
名词
(1) 古代的一种兵器,头有分杈
红漆了叉。——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2) 叉子
挺叉来往。——《文选 ·潘岳·西征赋》。注:“叉,取鱼叉也。”
(3) 又如:鱼叉;粪叉;叉竿(带叉头的竿)
(4) 两短直线相交所成的图形 。如:打个叉
(5) 另见
动词
(1) 挡住,卡住
那大师傅就叉着门,不叫我们走。——《儿女英雄传》
(2) 另见
动词
(1) 分开,成叉形 。如:叉着腿站着;拇指和食指叉成个“八”字
(2) 另见
动词
(1) 用同“岔”。分岔 。如:劈叉;叉路(岔道);叉港(与大河相通的小河)
(2) 使前进、谈话的方向偏向另一边 。如:急忙叉开说;路没选中,一下叉到别地方去了
(3) 另见
叉【子集下】【又部】 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初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初加切,𠀤音差。《說文》手指相錯。《玉篇》指相交也。《增韻》俗呼拱手曰叉手。《柳宗元詩》入郡腰常折,逢人手盡叉。
又《酉陽雜俎》蘇都識匿國有夜叉城,城舊有野叉,其窟見在。《唐書·酷吏傳》監察御史李全交酷虐,號鬼面夜叉。
又《唐韻》楚佳切《集韻》初佳切《正韻》初皆切,𠀤音釵。義同。
又《正韻》婦人𡵨笄,同釵。
又《正韻》兩枝也。
1.叉子,一端有两个以上长齿,用以刺取物体的器具:鱼~。钢~。
2.用叉子刺取:~鱼。
3.像叉的形状。也指叉形符号:交~。打~号。
叉字组词
铁叉 劈叉 叉腰 叉车 药叉 叉子 叉烧 音叉 交叉 夜叉 野叉 马叉 摆叉 镋叉叉为谜底的谜语
最后一颗子弹(打一字谜) 又进一球(打一字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打一字谜) 最后一点记心中 (打一字)叉字组词造句
交叉造句 叉腿造句 母夜叉造句 三叉戟造句 劈叉造句 交叉感染造句 叉腰造句 八叉造句 叉造句 叉住造句 叉开造句 交叉学科造句 叉口造句 交叉点造句 药叉造句 刀叉造句 三叉造句 叉子造句 分叉造句 四仰八叉造句 夜叉造句 渔叉造句 平面交叉造句 叉烧造句叉字成语
七步八叉 笑面夜叉 恶叉白赖 四仰八叉 乞抽扢叉叉的方言集汇
◎ 粤语:caa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1 [陆丰腔] ca1 [梅县腔] za5 ca1 [宝安腔] ca1 [客英字典] ca1 [台湾四县腔] ca1 [沙头角腔] ca1 [海陆丰腔] ca1 [东莞腔] ca1
◎ 潮州话:cê1 ca1 (chhe tsha)
说文解字
叉【卷三】【又部】
手指相錯也。从又,象叉之形。初牙切
说文解字注
(叉)手措相錯也。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閒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是以首筓曰叉。今字作釵。魚部鰸下云。大如叉股。譙周異物志曰。涪陵多大龜。其甲可以⺊。其緣中叉似瑇瑁。俗名曰靈叉。劉逵注蜀都賦、常璩述華陽國志、郭樸注爾雅皆用其語。緣中叉、謂緣可爲釵也。今爾雅注譌作緣中文似瑇瑁、俗呼爲靈龜。自賈公彥周禮疏所引巳然矣。从又一。此字今補。象指閒有物也。象叉之形。初牙切。古音在十六部。
◎ 粤语:caa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1 [陆丰腔] ca1 [梅县腔] za5 ca1 [宝安腔] ca1 [客英字典] ca1 [台湾四县腔] ca1 [沙头角腔] ca1 [海陆丰腔] ca1 [东莞腔] ca1
◎ 潮州话:cê1 ca1 (chhe t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