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字意思拼音读音、组词解释及笔画数,念什么
【苧】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níng,zhù)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基本解释
- 说文解字
- 方言
苧字笔顺:
名词
一种有机化合物 ,分子式C 10 H 16 ,是一种有香味的液体。存在于柑橘类的果皮中,供制香料。
苧【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佇。草名。可爲繩。《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薠莞。《王褒·僮約》多取蒲苧,益作繩索。《本草》取苧根和米粉爲餠禦饑,味甘美。
又苧蘿,山名。《吳越春秋》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
又《集韻》陳如切,音除。義同。
又通作紵。《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紵。《註》苧同。亦作芧。
níng——————zhù
1. 有机化合物,有香味的液体,存在于柑橘类果皮中,供制香料。
1. 同“苎”。
◎ 粤语:cyu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u3 [陆丰腔] chu3 [台湾四县腔] cu1 cu3 [梅县腔] chu1 [海陆丰腔] chu1 chu3 [客语拼音字汇] cu1 [宝安腔] c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