笓字意思拼音读音、组词解释及笔画数,念什么

读音:pí
拼音:Bi
繁简转换:笓
五笔:TXXB
部外笔画:4
仓颉:HPP
郑码:MRRR
四角:88712
异体字:篦,𦊁,
注音:ㄆㄧˊ,ㄅㄧˋ
部首:竹
笔画数:10
结构:上下
统一码:7B13
【笓】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读,拼音:pí,bì)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基本解释
  • 说文解字
  • 方言
笓字笔顺:
笔顺读写:撇、横、点、撇、横、点、横、竖提、撇、竖弯钩

名词

同“篦”。篦子

笓,与篦同,去发垢者。——《集韵》

笓【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部迷切《集韻》騈迷切,𠀤音鼙。取鰕竹器。《博雅》篝、筌謂之笓,可以約物。

《集韻》頻脂切,音琵。義同。

《集韻》《韻會》𠀤毗至切,音鼻。櫛屬,與枇同。

《集韻》薄必切,音邲。次也。《集韻》或作篦。亦作箄。

pí——————bì

1. 捕虾的竹器。

2. 用竹或荆柳编织的障碍物。

1. 古同“篦”,篦子。

2. 排列;编排。


◎ 粤语:bei6 pai4 pei4
◎ 客家话:[陆丰腔] bin5 [客英字典] bi3 | pi5 [海陆丰腔] bi3 | pi5 [梅县腔] bin1 bi5 [台湾四县腔] bi3 | pi5

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