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水调歌头·游泳》 作者毛泽东的诗

水调歌头·游泳

当代: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全诗,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古诗,水调歌头·游泳翻译,水调歌头·游泳译文

水调歌头·游泳译文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横渡这万里长江,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哪管得风吹浪涌,这样比在庭院中散步还舒服,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孔子在河岸上说:时间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的流逝着!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我还要在长江西边建起大坝,把巫山多雨造成的洪水拦腰截住,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神女如果当时还健在,她看到高峡出平湖,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水调歌头·游泳注释

1 长沙水: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2 武昌鱼: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3 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舒,舒展,开阔。 4 宽馀:字从食从余,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5 风樯:樯,桅杆。风樯,指帆船。 6 龟蛇:。在词中实指龟山、蛇山。 7 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 8 天堑:堑,沟壕。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 9 巫山云雨:在重庆市巫山县东南。

水调歌头·游泳创作背景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

这首词风壮志,他从上阕对游泳的舒畅之感及时光流逝之感一直写到下阕对社会主义建设蓝图在胸的自由联想。接着笔力一转,拨出雄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点明此诗是“游泳”之主旨,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在江上所感到的舒展、空阔。

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人将两句古童谣信手拈来,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对仗工稳,含义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也说明了游泳的地点。这里“才”和“又”,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作者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毛泽东稍加改动,抒发了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深厚的感情。接着便以雄健的笔势,转入写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空前壮举和豪迈意志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呈。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显示出词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再三句,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补写一笔大江景象,引出一个新奇的比喻,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用三层递进式的议论,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后一句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

“今日得宽馀”是上阕的感情基调,是对这次游泳的总括。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了上阕的结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上二句是毛泽东游泳之际见长江逝水,联想而及孔子的话,然后一字不差地截取了《论语·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击风浪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争朝夕、催人奋进的号角。

词的下阕展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以“风”字起,紧接着上阙意脉,瞩目两岸景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一“起”则耸然挺拔,发起新意,充分表现了今天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对未来景象的展望。前两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写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全词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歌。在词里各种景物,历史神话等融贯着社会主义的道理。

作者简介

毛泽东[当代]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更多

毛泽东的诗(共108首诗) 《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五律·喜闻捷报》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五律·张冠道中》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