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作者陈维崧的诗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清代: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清代。陈维崧。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qiūlěngbìngdāo
pàisuānfēngjuàntāo
bìngsānniánshǎo
háo
zàolínzhōngzuìshèdiāo
cánjiǔjīnggāo
yànzhàobēishìwèixiāo
zuóchēshēnghánshuǐ
jīnzhāo
kāngkǎihuánguòràngqiáo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全诗,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古诗,南乡子·邢州道上作翻译,南乡子·邢州道上作译文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译文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秋风就像凌厉凄冷的并刀,一派令人酸目的狂风,席卷呼啸而来声如怒涛。荆州一带少年们并马驰骋,长得粗犷豪放,躺卧栎林,醉后弯弓射击大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微微醉意中回忆着荆轲高渐离,燕赵之地至今悲歌未消,回忆往昔而今仍觉易水凄寒,今天我又慷慨豪迈地跨过豫让桥。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注释

1 三河年少客:指好气任侠之辈。河东、河内、河南,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古属燕赵之地。 2 皂栎林:栎,树名,产于北方。 3 荆高:荆指荆轲。高指高渐离,此代指行侠仗义的刺客。 4 燕赵悲歌:指荆高送别事。 5 易水:河名,在河北易县附近。 6 豫让桥:即豫让隐身伏击赵襄子之地,在邢台北,不存。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赏析

陈维崧少小生长江南,罗绮金粉,本多顽艳格调。至身经家国巨变之后,情怀激荡,于悲壮慷慨的史事最多感触,屡形于言,且铸就了《湖海楼词》的显著特色。

在“一派酸风卷怒涛”的萧瑟秋日,词人与三河豪侠并辔而行,途经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之地,目睹少年们“皂栎林中醉射雕”的“粗豪”气概,不禁回忆起当年荆轲、高渐离、豫让等悲剧英雄。词人心底的慷慨苍凉随着酸风疾漩而出,与如雪霜锋交相辉映,奏响激扬劲健的旋律,令人数百年以下读之,犹觉其生气虎虎,闪现于字里行间。“忆昨车声寒易水”句是一篇词眼,昔陶潜《咏荆轲》云:“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词人也正是怀着这种“余情”踏过豫让桥的。

此词与《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同时作,亦伤今吊古之意。但《点绛唇·夜宿临洺驿》以感喟历史风云为纲,多凄楚苍茫;这首词则杂入身世之悲,多豪迈遒壮。二者对读,意味尤厚。

清人评价这首词的下阕时曾说:“不著议论,自令读者怦怦心动”。作者通过上阕对秋景的描写和少年骑马射雕的英姿描写,引出对三河一带历史人物的追忆。作者对与燕赵相关的几位历史人物——荆轲、高渐离、豫让,都赋予了赞赏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仰。作者于漂泊中途径邢州,不由的想起这些慷慨悲歌之士,虽然没有直接议论,但叙述中寄寓了感其遭遇,慕其义烈的感情,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作者简介

陈维崧[清代]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更多

陈维崧的诗(共201首诗)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惆怅词》 三鼓出门乌夜飞,五更还家星宿希水晶楼角几时暖?独坐待君归不归?《醉太平·江口醉后作》 钟山后湖,长干夜乌。齐台宋苑模糊,剩连天绿芜。估船运租,江楼醉呼。西风流落丹徒,想刘家寄奴。《醉落魄·咏鹰》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将归留别练塘诸子》 游子衣边雪,慈亲地下心。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此意复谁识?当歌难自禁。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