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乡人至夜话》 作者佚名的诗

乡人至夜话

明代:佚名
乡人至夜话。明代。佚名。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xíngróngshíshíxiāngyīn
tiāojìnhándēngdàoshēn
jiùpíngjūnxiūgēngshuō
lǎohuái怀róngbiàn便zhānjīn
乡人至夜话,佚名乡人至夜话全诗,佚名乡人至夜话古诗,乡人至夜话翻译,乡人至夜话译文

乡人至夜话翻译

译文
来的乡人虽然不认识但乡音格外熟悉,挑尽寒灯一直交谈至深夜。
故旧去世的消息请你不要再说起,老年人总是容易伤感泪湿衣襟。

注释
凭:请求。
老怀:老年人的心怀。

乡人至夜话赏析

李昌祺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九岁成进士,入仕途,居官北京和广西、河南,到六十多岁才告老归家,一生游宦三十多年。古人重乡土。在外地的日子越长,越是怀念故乡,一旦能晤乡人,即使彼此素不相识,也觉得特别亲热,有说不完的话。李昌祺活了七十多岁。当他老年居官异地时,故乡的许多亲朋已经谢世;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音书梗阻,这些人的消息他无法一一知道;一旦听到故乡来人说起,老人便不禁伤心泪落,不忍卒听。这首小诗写的就是这种心情。诗中“故旧凭君休更说”的“凭”是请求的意思,“凭君”犹言“请你”,唐宋诗词中常用此义。

不忍心听故旧死亡的消息,是老年人共同的心态。一来,人到老年,心多慈软,不能承受这种刺激;二来,故旧飘零,往往勾起老人许多辛酸往事,陷入复杂痛苦的回忆中,容易引起感伤;再则,亲朋一个个死了,他这位幸存者能不想到自己的来日无多吗?对此,年龄越大的人,越发敏感。因此,这首诗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具有广泛的典型意义。

但是,有趣的是:故旧死亡的消息老人不忍闻,故乡的近事老人却特别想听,哪怕只是一丘一壑的变迁,一时一事的兴革。诗把这两种心情写得非常生动突出。“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来的这位乡人,尽管老人从不认识,但他那满口乡土语音,老人听来却格外熟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长期在广西、河南游宦,几曾听到过江西吉安人的口音?贺知章说:“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的印记;在天涯异域,听到乡音便倍感亲切,彼此的心自然靠近了,而且有了共同的话题。今晚,这话题是那样富于吸引力,把老人带入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天尽管寒冷,夜尽管深沉,老人却听得津津有味,挑尽寒灯,毫无倦容。诗句对此只作了平静的叙述,我们却借着那“寒灯”的微光,看见了这位老人兴奋的脸色,激动的童心。

于是我们看到:这首小诗揭示了一种有趣的矛盾心态——又是爱听,又是怕听。“爱听”的心情,通过“挑尽寒灯”四字写得盎然欲滴,老人仿佛小孩瞪着大眼,托着腮帮子听人讲故事一样,形象十分鲜明。“怕听”的心情,通过“凭君”二字,也显得深沉迫切,老人的形象又变得皱纹满脸,灯光下老泪纵横。正是这种有趣的矛盾,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形象,使这首小诗充满了喜剧情调。你读着它,将止不住发出幑再一想,又不禁感到凄然。

更值得一提的是:诗写得如此自然浑成,你找不到什么“诗眼”,也找不到什么“警句”,诗人只是叙写了这次夜话的过程,他只是顺着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一己之哀乐,却无意之中表现出了老年人的普遍的心态,勾画出从童心盎然到老怀凄怆的形象变化。诗,真有不可思议的魅力!

乡人至夜话翻译

译文
来的乡人虽然不认识但乡音格外熟悉,挑尽寒灯一直交谈至深夜。
故旧去世的消息请你不要再说起,老年人总是容易伤感泪湿衣襟。

注释
凭:请求。
老怀:老年人的心怀。

佚名的诗(共28987首诗) 《观别者》《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言怀》《五十言怀诗》《自题一绝》《赠别郑秋蕃兼谢惠画》《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游茅山五首》《赋得冬日青溪草堂四十字》《龙翔寺言怀》《题浯溪石》《同孟浩然宴赋(一作题壁歌)》《次韵苏子瞻题李公麟画马图》《东阳道旁涵碧亭》《从宋宪登万景楼》《酬卢载》《满江红》《示众》《风幡竞辨》《对读文选杜诗成四绝句》《比以拙诗戏调张籍不知作者已盈轴矣辄矣辄和》《比以拙诗戏调张籍不知作者已盈轴矣辄矣辄和》《次韵元章黄冈春雪督二侄诗课》 明代古诗推荐 《武侯庙》佚名《访王伯穀》王野《题齐云山石室壁》唐寅《塞下曲·日落五原塞》高启《旅兴》刘基《王元章倒枝梅画》徐渭《烛影摇红》夏完淳《无题》袁崇焕《辽事杂诗》陈子龙《美人剌绣》杨基《竹枝词》袁宏道《入京》于谦《桃话冷落》明无名氏《塞上曲》李攀龙《戚将军赠宝剑歌》王世贞《滇海曲》杨慎《锯子》解缙《皇仙引》宋濂《丝瓜》张以宁《甲辰八月辞故里》张煌言《马上作》戚继光《庐山诗》朱元璋《白鹿洞别诸生》李梦阳《怀内》张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