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鸟鸣涧》 作者王维的诗

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rénxiánguìhuāluò
jìngchūnshānkōng
yuèchūjīngshānniǎo
shímíngchūnjiànzhōng
鸟鸣涧,王维鸟鸣涧全诗,王维鸟鸣涧古诗,鸟鸣涧翻译,鸟鸣涧译文

鸟鸣涧译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木樨花在无声的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鸟鸣涧注释

1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2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3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4 月出:月亮升起。 5 惊:惊动,扰乱。 6 山鸟:山中的鸟。 7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时而,偶尔。 8 涧:指的是山间流水的沟,或者小溪。

鸟鸣涧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当是作于713—741年(唐开元)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当时正是盛唐时期。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鸟鸣涧赏析

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更多

王维的诗(共610首诗) 《少年行》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