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的诗

回乡偶书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shàoxiǎojiālǎohuí
xiāngyīngǎibìnmáoshuāi
értóngxiāngjiànxiāngshí
xiàowèncóngchùlái
回乡偶书,贺知章回乡偶书全诗,贺知章回乡偶书古诗,回乡偶书翻译,回乡偶书译文

回乡偶书译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回乡偶书注释

1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2 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 乡音:家乡的口音。 4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5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 6 衰:减少,疏落。指鬓毛减少,疏落。 7 相见:即看见我; 8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即不认识我。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回乡偶书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第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语言习惯一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美好青春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作者简介

贺知章[唐代]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更多

贺知章的诗(共45首诗)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寿和》 惟以明发,有怀载殷。乐盈而反,礼顺其禋。立清以献,荐欲是亲。于穆不已,裒对斯臻。穆穆天子,告成岱宗。大裘如濡,执珽有颙。乐以平志,礼以和容。上帝临我,云胡肃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