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译文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正月十五夜注释
正月十五夜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作者简介
苏味道[唐代]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 ,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更多
苏味道的诗(共23首诗)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始背洛城秋郊瞩目奉怀台中诸侍御》 薄游忝霜署,直指戒冰心。荔浦方南纪,蘅皋暂北临。山晴关塞断,川暮广城阴。场圃通圭甸,沟塍碍石林。野童来捃拾,田叟去讴吟。蟋蟀秋风起,蒹葭晚露深。帝城犹郁郁,征传几駸駸。回忆披书地,劳歌谢所钦。《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五行幽机畅,三蕃妙键开。味同甘露洒,香似逆风来。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人寻鹤洲返,月逐虎溪回。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愿陪《奉和受图温洛应制》 绿绮膺河检,清坛俯洛滨。天旋俄制跸,孝享属严禋。陟配光三祖,怀柔洎百神。雾开中道日,雪敛属车尘。预奉咸英奏,长歌亿万春。《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溪访九丹。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重崖对耸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天洛宸襟有馀兴,裴回周矖驻归銮。第六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