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作者李商隐的诗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唐代: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唐代。李商隐。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全诗,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古诗,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翻译,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译文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译文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华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我在靠近剑门栈道的巴蜀之地,你在有风樯的江南,我们俩天各一方。当初分别正值冰天雪地的时候,没想到,现在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如果将韩冬郎的诗才比作何逊,将我自己比作沈东阳的话,为了休联句,我就要像沈某人般瘦尽了。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注释

1 十岁:公元851年(大中五年),韩偓十岁。 2 裁诗:作诗。 3 走马成:言其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成章。 4 冷灰残烛:当是当时饯别宴席上的情景。 5 桐花:现常用后句,泛指后起之秀将更有作为,不可限量。桐,梧桐,传说凤凰非梧桐不宿。 6 丹山:传说为凤凰产地。 7 老凤:指韩瞻,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 8 剑栈:剑阁栈道,此指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中。当指赴蜀途中的一段水程,指韩瞻在江南之地。 9 各苦辛:兼指水陆行程。 10 凭:请。此诗“别时冰雪到时春”巧妙联合何逊与范云联句中的“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11 姓沈人:此处以何逊比偓,以沈约自比。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赏析

这首诗用一条长题说明作诗的缘由。冬郎,是晚唐诗人韩偓的小名。小字冬郎,是李商隐的姨侄,他少有才华。他的父亲韩瞻,字畏之,是李商隐的故交和连襟。大中五年(851)秋末 ,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韩偓才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四座。大中十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这是其中的第一篇。

诗中最后两句名句,将冬郎及其父亲畏之比作凤凰。丹山相传是产凤凰的地方,其上多梧桐。桐花盛开,凤凰偕鸣,其中雏凤鸣声清圆,更胜于老凤。

作者简介

李商隐[唐代]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更多

李商隐的诗(共937首诗)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初入武夷》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