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清平乐·会昌》 作者毛泽东的诗

清平乐·会昌

当代: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清平乐·会昌,毛泽东清平乐·会昌全诗,毛泽东清平乐·会昌古诗,清平乐·会昌翻译,清平乐·会昌译文

清平乐·会昌译文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早景这边独好。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早景最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会昌县城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为青葱。

清平乐·会昌注释

1 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 踏遍青山人未老:诗人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3 这边:指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 4 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5 颠连:起伏不断。 6 东溟:指东海。 7 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清平乐·会昌创作背景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泽东在会昌登山后所作。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调整心态,坚持自己的观点。

清平乐·会昌赏析

这是诗人在中央苏区所写的最后一首词。审其意蕴,已见“长征”念头。

上阕“东方”二句,写实,谓侵晨即起。占其先机,只争朝夕,均在一个“早”字上透出。别人不醒,诗人醒了,别人不动,诗人动了。故此二句尚有韵外之味、弦外之音。“踏遍”三句,亦为写实,起码是实指1927年秋收起义至1934年夏这一段岁月的革命实践。七年过去,壮志不减,故曰“人未老”。“独好”是赞“风景”的,此会昌“风景”,又隐指会吕反“围剿”之“形势”。总括四句,洋溢人生自信。

下阕“会昌”二句,扣住词题,主要写“山”。登山而写山,本属自然,但此处着墨于“高峰”,着里于山海相“连”我以为倾向于“登高致远”四字,俗谓“站得高,看得远”也!“战士”二句,为全篇关键,或谓主题所以。“战士”是包括了诗人在内的一个登山远眺的群体。“南粤”当然指广东,但“郁郁葱葱”的“南粤”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单一的地理概念。那是一个曾经引发了革命,并在日后仍然大有可为的地方;或者说,“南粤”的生命之绿,对处于困境的中国革命,有着启示性的召唤!

毛泽东写罢这首词之后,很快就离开了会昌。他接到来自瑞金的急信,要他赶回去。就在他登上会昌山那天,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已做了重要决定,发布了《给六军团及湘赣军区的训令》,派遣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向湖南西南方向突围西征。这预示着,空前绝后、举世瞩目的长征就要开始了。

作者简介

毛泽东[当代]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更多

毛泽东的诗(共108首诗) 《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五律·喜闻捷报》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五律·张冠道中》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