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鹅》 作者骆宾王的诗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骆宾王咏鹅全诗,骆宾王咏鹅古诗,咏鹅翻译,咏鹅译文

咏鹅译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咏鹅注释

1 曲项:弯着脖子。 2 歌:长鸣。 3 拨:划动。

咏鹅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庄,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骆宾王对答如流,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咏鹅赏析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卓越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精彩纷呈。

作者简介

骆宾王[唐代]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更多

骆宾王的诗(共184首诗)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人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相和歌辞·棹歌行》 写月图黄罢,凌波拾翠通。镜花摇芰日,衣麝入荷风。叶密舟难荡,莲疏浦易空。凤媒羞自托,鸳翼恨难穷。秋帐灯花翠,倡楼粉色红。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相和歌辞·王昭君》 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